举国欢庆日,枕戈待旦时。
浙江省嘉善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行动,把调研中了解到的问题,如老年患者转院困难、城乡交界地带道路拥堵、物业服务跟不上、村民办事流程较为烦琐等问题梳理成任务清单,逐一解决。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官渡镇百里河村的村民阮飞最近特别高兴。
聚焦典型案例,在解剖麻雀中以小见大查摆问题、刀刃向内分析问题、举一反三解决问题,不仅能够防止问题反弹,也实现了通过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习近平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下午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他指出,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我们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
坚持创新思维变革创新。汲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放在突出地位。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说文解字》就有: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
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伴随着五千年文明的传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彰显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继承和发展,展现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条件下胸怀天下的大国担当。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要吸收借鉴传统文化中辩证思维方式,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我们没有搞联邦制、邦联制,确立了单一制国家形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顺应向内凝聚、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大趋势,承继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中国文化大一统传统。虞衡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
坚持辩证思维把握根本。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是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基础植根中华文明厚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坦荡壮阔。与时俱进也与出自《周易》的与时偕行有关联。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学习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战略智慧,才能更好做到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推动各项事业向前进步。据《吕氏春秋》记载,夏代就已设置史官。
良法善治是中国古代传统礼法的一直追求。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深厚的民本思想。亲仁善邻、协和万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责任与情怀。我国古代就把关于自然生态的观念上升为国家管理制度,专门设立掌管山林川泽的机构,制定政策法令,即虞衡制度。正是因为第二个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中,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
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深深铭刻于历代文人的精神命脉,慢慢积淀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成为化解社会危机和破除自然风险的强大精神力量。七大思维能力既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真谛,又蕴含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密码。
《礼记》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蕴含着前瞻思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蕴含着全局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蕴含着长远考虑,这些都是观大势、谋全局的战略谋划。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只有坚持创新思维,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才能把创新思维转化为创新能力,不断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
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深刻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文明具有持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独特优势,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等都有深刻关联。中国古代以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为代表的理念,注重把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道德经》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中国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自古以来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朝廷制度、郡县制度、土地制度、税赋制度、科举制度、监察制度、军事制度等各方面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学习和模仿。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发展空间。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革故鼎新出自《周易》: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坚持底线思维,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就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坚持法治思维发挥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定。
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处世之道。《周礼》记载,设立山虞掌山林之政令,物为之厉而为之守禁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蕴含着创新发展的智慧。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历史,不仅是传统更是制度。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